> 资讯列表 > 正文

厚重古朴 舒展飘逸

微信图片_20180430160741 13.jpg

写李少青先生的书法评论是非常难的。难的是,他是大名鼎鼎、蜚声中外的大书法家李铎先生的儿子。恰恰他的书法作品的风格与其父亲又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既不能


拿李铎老先生的书法风格来评论少青先生,也不


能脱离其本源。少青先生确实继承了其父以魏隶入行,古拙沉雄,苍劲挺拔,雍容大度而舒展流畅,飘逸生动的书法风格。



微信图片_20180430160613 1.jpg

历史上,父子书法相承不乏佳话。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各有干秋,甚至王献之草书成就超过其父;文征明、文嘉父子,各有特点。而当代书家、画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寥寥无几。虽然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又有一句俗话,大树底下不长草。还有一种说法,三十年前依父看子,三十年后依子看父。似乎都有道理,凡事都不能一概而论。但在一座高峰面前,达到高峰已不易,超越高峰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难上难的。好比一首著名的歌曲,翻唱得再好,人们接受了原唱,还是觉得原唱唱得好。况且,中国人有尊老的传统,不接受贬长褒幼。《书谱》有一句批评王献之的话,足以证明。抄录如下:“自称胜父,不亦过乎! 且立身扬名,事资尊显,胜母之里,曾参不入”。所以我只能说,少青先生得其父之真传、真经,真神韵,而又不失其自己的特点。

微信图片_20180430160636 3.jpg

微信图片_20180430160642 4.jpg

微信图片_20180430160648 5.jpg

厚重古朴,大巧若拙。少青先生的书法行笔稳健,中等速度,又宜快则快,以缓为主。用笔精到、精准、精致,用墨自然天成,宜浓则浓,宜枯则枯。浓中有枯,逐枯


将浓。用笔精准,很少信笔由缰,宋苏、黄、米、蔡四大家中,他最得苏轼的神韵。


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厚重,厚中有拙。傅山先生主张“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艺术主张。一直到今天都备受人们的推崇。少青先生则一


直坚持这一主张。如果你细细地观察他的撇笔和捺笔就能体悟到他的笔力了。

微信图片_20180430160656 6.jpg

微信图片_20180430160704 7.jpg

微信图片_20180430160710 8.jpg

微信图片_20180430160716 9.jpg

厚而不板,通篇贯气。少青先生的书法正道大气,朴茂典雅。看似字字独立,气定神闲,又前后呼应,行行照应,流畅生动。自然端庄、又不失闲适。疏密有致,以密为主,虚实有度,以

实为重,欹侧相生,多取侧势。浓淡皆宜,以浓为美。

大字古朴雄强,小字绢秀灵动。师古不泥古,纵欲而不愈规,取古法之神韵,用笔游刃有余。

微信图片_20180430160722 10.jpg

微信图片_20180430160728 11.jpg

盘金曲铁,振迅天真。少青先生的书法刚劲有力,如盘金曲铁之势,又肉不没骨、筋不外露。书写的节奏感很强,时而如锥划沙,时而猛刹,干净利落。似乎秃笔疾书,很少出锋、露锋,


却又不失妩媚。

微信图片_20180430160735 12.jpg

微信图片_20180430160747 14.jpg

黄庭坚诗云:“花气薰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以此作为本文的结尾,与少青先生共勉。

程秉洲戊戍谷雨

写于半水书屋


2018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