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列表 > 正文

今日新闻汇丨李世杰:海南自贸港未来如何高质量发展! 开放海南

2018年4月13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支持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四年里,海南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关于海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全省之力,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海南一贯到底,落地生根。在招财引智方面,四年来,中组部从全国范围内选派415名优秀干部,分4批来海南挂职。

在政策出台方面,目前150多项政策出台落地。在制度创新上,截至目前,海南累计发布制度创新案例13批123项。在深化改革上,设立7个园区法定机构。在经济转型上,去年以来11个重点园区实现全省近三成投资、超四成税收。2021年海南非房地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继续提升,其中“3+1”主导产业增加值占比达70%。

2021年,海南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8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58.6%,人均消费额增长26.4%。今年前两个月,海南10家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128.73亿元,同比增长33%。在民生保障上,海南省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6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脱贫。2021年,全省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7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76元,名义增长11.0%。在生态保护上,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已恢复至35只。研究人员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发现8个大型真菌新物种。2021年,海南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4%河湖库和近岸海域水质保持优良,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一流。

15:



一、通过一个个数字,比较直观看到这四年来海南发展的总成绩单。首先,请您总体评价下这份成绩单。

我认为,海南自贸港四年多的建设成绩可以用以下几方面来概括:自贸港的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在有序展开;自贸港的人才、资本等各种要素加速汇聚;海南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已经初步显现;海南的营商环境有持续的改善海南封关运作的措施也在稳步推进;海南的风险防控体系措施得当有力。




二、海南的政策从建设到设计再到落地执行,呈现了怎样的特征?

您说的主要是指制度创新。海南推出13批123项制度创新,这些制度创新工作有很多是可圈可点的。我注意到:在整个制度创新推进过程中基本上是稳扎稳打,稳中求进,成熟一批、推出一批,这是一种很好的工作节奏。这些制度创新主要集中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海南的营商环境能够持续改善,与推出这么多制度创新是分不开的。另外,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海南自贸港的制度创新开始由传统的、碎片化的创新,向制度集成创新过渡;海南陆陆续续出台了很多制度集成创新,这有力地保障了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逐步展开。




三、在2025年之前海南要实现封关。现在已经到了封关压力测试的环节。相关的政策准备、体系准备都在进行压力测试。那么,如何保障这些能够平稳的过渡过去呢?

2025年之前海南要进行封关这是众所周知的。从目前到封关还有两年多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的封关压力测试工作要密集地推动;加快推动包括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方面的制度集成创新。特别地,货物贸易关税方面,可以从现有少数试点园区扩大到全岛;这是在封关运作前做压力测试所需要探索的。而包括投资自由便利的非禁即入等举措,可以在全岛有条件的区域先行探索,也是为封关运作做压力测试。除此之外,海南资本要素的跨境流动、人才要素的跨境流动,这些在2025年封关之前都应该加快探索,以确保海南封关前后的平稳过渡。封关前后的压力差巨大,容易达不到压力测试的预期效果。




四、海南现在应该逐步地推动压力测试,加快进行。那么,您觉得在一系列的推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压力是什么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压力是投资自由便利和资金的跨境流动。目前这些工作阻力非常大、难度也非常大。我们当前确实面对很多上位法以及国家部委现有的一些政策规定限制,使得金融双向开放领域的很多工作在推动过程中面临困难。




五、是不是在风险防控上,我们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我们的风险防控体系其实已经有一系列的探索和工作。但这些风险防控能不能防得住,特别是金融的双向开放,能不能防得住风险,我们是无法确定的。所以这一方面的压力测试是非常必要且应该加快推进的。所以,我建议在现在的条件下海南可以探索离岸金融的账户体系。离岸功能和在岸功能都可以在海南进行探索,从而让海南成为一个金融监管沙盒。实际上,金融的开放有助于贸易自由便利和自贸港的有序开放。




六、新鲜血液的融入对海南干部体系的建设有什么影响?

首先他们带来新理念、新思路、新作风,这对改变海南干部的传统理念和工作作风有示范效应。外来干部在海南挂职还会形成“鲇鱼效应”,驱动本地干部提高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会形成“银行效应”,即人才银行效应,干部来挂职就像是存钱,走了就像取钱:来得多、走的少,就可以为海南沉淀下人才。特别地,挂职干部大部分是挂实职,这意味着他们大部分人是直接参与海南自贸港制度设计、政策落地等具体工作,对海南自贸港建设是发挥实质作用的。




七、房地产的经济数字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021年海南各项经济指标表现亮眼:GDP同比增长11.2%,位列全国第二,两年平均增速位列第1;固投同比增长10.2%,位居全国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6.5%,位列全国第一。这些数字体现出,自贸港政策效应开始显现,自贸港建设稳步推进、蓬勃展开。而且,目前的房地产行业在整个GDP中的占比逐渐缩小,体现了海南去房地产化的努力成效。当然,这里并不是完全不发展房地产行业,而是要弱化房地产对GDP的影响,摆脱对房地产产业的过度依赖。实际上,房地产仍然是海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类似旅游地产、商业地产、产业地产等,还是要大力发展的,只是要避免房地产在经济结构中比重过大。


八、重点园区和非重点园区怎样均衡协调发展?

重点园区是海南自贸港的先行先试区,海南自贸港早期安排的政策是先在重点园区落地实施的,包括洋浦在内——洋浦是自贸港的样板间,在11个重点园区里是领头羊。由于包括洋浦在内11个产业园区的空间有限,后续的周边地区作为工业腹地要进一步支撑洋浦等园区发展。当前的“儋洋一体化”实际上,就是在放大洋浦的零关税等自贸港政策效应等,实现从洋浦保税港区向周边扩散,以洋浦为龙头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这也体现了“烧开一壶水”与“全岛同城化”的辩证关系:11个产业园实际上是11个点,相当于11壶水,自贸港建设目的并不只是烧开这11壶水,而是实现海南的全岛同城化、同质化发展。除了中部区域之外,其他地区都要同步得到发展(中部是生态保护区,它的主要目的是生态保护);其他区域内要实现同步发展,这个同步发展意味着需要在重点产业园区周边形成产业辐射效应、经济拉动效应,最终实现全岛同节奏发展,进而推动海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九、未来,免税在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中是什么样的角色?海南如何带动这方面的发展?

离岛免税和自贸港的“零关税”并不是一个概念。海南的离岛免税实际上是自贸港众多政策之一。很多年之前,海南就已经存在这个政策。自贸港建设之后,这一政策得到进一步优化。优化后的政策,可以和海南将来的“零关税”政策交相呼应,两者是可以共存的。另外,海南还要扩大离境退税,让外国人来海南消费,购买中国的老字号产品,并通过离境退税的方式让外国人享受到海南的政策红利。除此之外,海南还要放大消博会的效应,打造永不落幕的消博会。我认为,这也是海南应当抓紧推进的。




十、如何均衡生态发展和经济发展,做到互相弥补、互相促进?

海南自贸港法公布以后,里面明确提出:海南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这意味着生态是海南自贸港未来发展的潜力,生态保护是国之大者,不能为了经济牺牲生态……




来源源丨今日新闻汇



2022年4月14日